回复 小熊 咕噜:事发之后争执管辖范围的职员们,新闻机构对热点与所谓真相的偏执追逐,甚至是蔓延在影片之外的左右分歧与原型争议。但像原型报道最早选用的名字一样,这是一场“美国噩梦”。Richard的故事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从《有色眼镜》开始,更多“沉冤得雪”值得更多的注意,这样的悲剧绝非仅是正恶黑白,而由体制,社会与文化叠加。这也让故事的执行不仅停留在这样简单(但足够保守稳妥)的角色塑造上,所以某方面会更好奇《追缉:炸弹客》在新季的角度阐述(官宣Cameron Britton的时候就整个期待值提上来了)。但Paul Walter Hauser的表演(尤其最后半小时)是成就这一切的关键,从《深夜秀》、《黑色党徒》里每一部出场可以用秒计数的角色,请不要小瞧每个“nobody”所拥有的巨大能量与光芒。
回复 FRIbutton_:答案很早就抛出来了,当凯特指向牛仔时,很多人想必早就了然于心,他们的意图和目的太过强烈和明确,不单单是真相中的真相揭露的过程,重点在于它的分量和力度,就像一颗冰冷的子弹穿透人心;一个将死之人,一个失去的人,为了最高理想“自杀”,沉重而悲壮。一失足成千古恨,看着片中一落千丈的斯派西,演技没得说,延伸到戏外,还是不胜唏嘘。敲击灵魂一般的配乐,他们的牺牲真的能拯救那些破碎绝望的家庭?死刑到底是在消除罪孽还是在制造更深的罪恶?当人生信仰可以凌驾于死亡之上,抑或活着的痛楚远超于对于死亡的恐惧时,Everything is possible 。
回复 妮娜大大:2012 欢迎来中国!(我终于明白了广电部怎么就过了这片儿)